从地摊市场到“鸟笼”市场,再到宽敞明亮的橱窗式市场,历经三迁三建的株洲芦淞服装市场,目前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市场群。近日,随着2011中国株洲(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的开幕,我们关注的目光也投向了株洲芦淞如何提升服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株洲千亿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与规划上。
天时地利有人合
“治麻为布、始作衣裳”的炎帝,开创了中华服饰文化。在此基础上成长的株洲芦淞服饰市场群占地1.5平方公里,营业面积达105万平方米,正在改造和新建的市场面积将近60万平方米,拥有各类服饰鞋帽小商品专业市场40多个,汇聚国内外知名品牌4000多家(其中省级总代理2400多个),服饰经营户2.8万,从业人员逾10万,通达全国各地的客货运专线150多条,商品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230多个县(市、区)、约15万个销售网点,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市场群。不仅如此,芦淞服饰市场群还与东南亚、非洲、西欧等地区建立了商贸往来和战略合作关系,每年市场年成交额超过300亿元。
“通过生产企业和服饰销售市场的相互促进、提升,将株洲打造为全国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服饰生产和销售基地。”市场与产业的互促作用,也已经成为株洲管理阶层的共识。为鼓励和推动市场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授予了株洲市芦淞服饰步行街“中国(中南)服装市场第一街”的称号。
中国纺织服装业经过30多年发展,实现了产业转型与品牌升级的跨越式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全球时尚产业格局加速转变,国内服装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快速转移。市场“活跃地带”的迁移,新兴力量的崛起,传统市场的升级与改造正在重塑纺织行业的格局,这为株洲芦淞产业的升级发展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
“我希望芦淞服饰产业群能够深刻研究经济形势,顺应市场的变化,充分发挥市场齐聚效应和区位优势,高效承接产业转移,在未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版图上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对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指出,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物流体系和软环境的建设以及品牌的培育与建设是服装产业升级的重要方面,也是株洲服饰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升级的方向。
倚靠如此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株洲提出了“打造千亿服饰产业集群”的重要目标,并定位于“中国南方服饰之都”,拟打造现代商贸中心、总部创意基地和服饰产业新城。“2011中国服饰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株洲服饰产业项目推荐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召开的。相信,思想的碰撞与交际,必将激荡出更多科学与理性的智慧火花。
转型与升级应并重
“‘芦淞衣,天下服’。虽然株洲芦淞是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市场群,品牌却迟迟没有打出去,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加工基地。作为一个有着厚重历史的名城,株洲芦淞必须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本土品牌发展壮大和产业转型升级。”株洲市芦淞区市场管理局副局长叶天毅表示,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品牌价值创新、文化创新,培育与发展自主品牌已经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纺织服装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向的产业转移,为株洲芦淞服饰产业的升级发展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更为株洲服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基于此,由株洲市国投与芦淞区国投共同出资的组建“株洲服饰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23.3平方公里面积的规划区进行整体的开发建设。决定充分依托株洲城市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和国内外服饰市场需求,下大力气提升原有芦淞服饰市场的品质和主动承接东南沿海地区服饰产业梯度转移。在配套升级方面,大力发展服饰品牌设计、研发型企业和适应市场需要的创意型产业,适度发展服饰加工、物流等配套产业。此外,还将拓展株洲国际化战略,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沟通联络,顺畅国际服饰商贸通道,建设立足株洲、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连接世界的国际综合服饰商贸区。
尽管芦淞服饰产业发展具备了很强的比较优势,也具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芦淞服饰产业在资源整合,产业链有效配套与集成,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压力。“目前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存在着投资热情过高,盲目扩建,“腾笼换鸟”的尴尬境地;以及无形市场的推广与应用的诸多问题,因此,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十二五’应不断实现运营模式的创新,包括电子商务创新和现代物流的创新,培养一大批适应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和产业流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指出,株洲芦淞市场集群转型升级的方向,应该从注重地方产业扶持、品牌生态培育和市场渠道拓展,以及加快市场运营模式创新开始,在注重高效承接转移的同时,也要兼顾产业升级。
大集群不如大经销商
据悉,为了实现“中国南方服饰之都”的发展目标,株洲芦淞提出要以“生态塑城、产业营城、系统织城”为理念,以芦淞服饰市场群为基础,沿左权大道和规划后的服饰大道,全力打造“现代商贸中心、总部创意基地、服饰产业新城”为核心的千亿服饰产业走廊。
据悉,现代商贸中心是以芦淞市场为核心,推动市场空间外拓、品质提升、业态升级,推动芦淞市场由服饰批发转向功能综合、业态合理、形象时尚的现代商贸中心;总部创意基地则以品牌和品质为核心,发展服饰贸易的新型业态,打造服饰品牌营运中心,带动时尚创意、总部研发、物流商贸等相关功能的发展,完善服饰产业的商务服务、研发、物流等生产服务功能;服饰产业新城将推动服饰产业空间的外拓和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形成适合多种企业类型、具有多种空间模式的产业园区,包括中小服饰企业园、规模服饰企业园、品牌服饰企业园等多种类型,打造株洲服饰产业集聚区。同时推动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形成产业新城。
“专业市场应培育一大批大的经销商,而不应该走“大市场、小商户”的路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专业市场的升级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宋则在“2011中国服饰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株洲服饰产业项目推荐会”上就如何破解“株洲芦淞服饰产业应建立怎样发展模式”、“推动芦淞服饰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有哪些”、“如何高效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株洲千亿产业集群”等株洲服饰产业发展问题时强调,专业市场必须要打破政府主导的模式,走市场化道路。只有做大做强经销商,专业市场才会实现真正的转型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