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城 促两型 必须解放思想”专栏

  解放思想以规划推动服饰产业建设

  ——学习冯建湘书记《建新城促两型必须解放思想》心得体会

  规划发展部

  株洲服饰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全面进入建设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目标的两型社会的阶段,要突破服饰产业发展瓶颈,实现“四个芦淞”的奋斗目标首要的就是从规划创新的角度,不断创新规划理念推动服饰城成功建设。

  一、解放思想,审视服饰城历史起点。

  从产业发展来审视服饰城新的历史起点。在服饰城总体规划修编当中,经过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芦淞服饰只有市场,没有产业,本土品牌欠缺,发展进入瓶颈。二是芦淞服饰加工基地,受城市发展,空间资源短缺的制约。现在则是服饰发展的新起点,新空间区域的划入给我们提供了空间,产业的梯度转移为芦淞服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正站在产业腾飞的起点。

  从政策扶持来审视服饰城新的历史起点。要以“建新城、促两型,全力开启‘四个芦淞’建设新篇章”为统领,逐步推进服饰城建设。新纳入芦淞版图的三个乡镇是服饰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偏远乡镇变为了产业腾飞、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在建设东部新城的过程中要以产业为主导,围绕产业发展来实施城市配套的过程,而当下正是新城建设的起点。

  二、立足规划,思考服饰城发展轨迹

  建新城、促两型要立足结构调整,单一的产业在服饰城发展中仅仅能成为一个产业基地,不足以支撑芦淞成为“中国南方服饰之都”,所以我们既要依托沿海服装产业梯度转移带来的机遇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凭借长株潭政策洼地和辐射高地的优势、丰富的产业种类,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前提在于制定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规划。

  向东跃迁做产业。株洲服饰城位于株洲市区东南部,是株洲市与东部醴陵、南部株洲县对外衔接的重要节点,也是芦淞区“三城一中心”发展战略的空间载体。我们要充分发挥空间优势,将产业布局向东跃迁,突破芦淞服饰的固有形态,在中心城区提升商贸品位的基础上,将东部地区打造为加工主体的服饰新城,完善芦淞服饰的产业链。

  立足“三生”建新城。要实现“中国南方服饰之都”的发展目标,必须要立足“两型社会”,立足“生产、生活、生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标准规划实施,形成产业带动服务、服务吸引居住、居住推动高端服务的良性循环,实现从效益、实力、品质、品牌的分期发展策略,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产业为基础的城市配套,保证生态效益,产业的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锦绣的东部新城,建设出一个其乐融融、和谐共处的东部新城。

  三、锐意创新,干出服饰城宏伟蓝图

  科学规划,造福于民。树立“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实现城区空间布局、产业、土地、生态、主体功能区“五规合一”,与各规划管理单位进行充分的协调,将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规划三个规划在内容上的协调统一,即统一规划目标、统一空间管制、统一空间数据,减少各类规划之间的矛盾,加强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和衔接,实现各类规划在内容上的统一,在土地报批和项目报建上节省时间,简化流程,尽快的让项目落地实施。倾力将服饰城构建成为高品值的产业核心区、高品质的商业居住区和高品位的现代城市综合体。同时,根据空间区域情况充分尊重自然景观,开发和盘活产业用地,打造人气聚集、便捷时尚、宜居宜业的服饰城,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完成两型社会的建设任务,让当地人民真切的感受到服饰城、东部新城建设给他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好处。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依托强大的市场,将我区零散的作坊式服饰加工引向规模和集约的发展之路,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坚持产业发展下的城市配套,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服饰产业体系,大力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丰富商贸业态,加快推动芦淞由商贸城区向商贸强区转变,打造“时尚名片”;完善市场、加工、研发、品牌的服饰产业体系;同时借助产业转移的优势,积极承接沿海纺织类产业,在未来两三年中打造出一个初具雏形的产业集群。

  解放思想,创新方法。东部新城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产业转移的时间也主要集中在未来两三年,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尽快的解放思想,以创新的工作方法克服狭隘视野,打破习惯思维,克服自满思想。

  东部新城建设既是对老芦淞整体提质改造,也是在新的规划蓝图上打造宜居宜业的新芦淞,要做好规划工作,一要勤学,规划理论的学习也不能局限在工作时间之内,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工作空档去学习,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发挥好规划的龙头作用,其次要勤思,针对白关镇目前基础设施落后,规划缺失的现实情况,要将白关真正打造成为一个城市建设区,服饰城的加工生产中心,就需要从产业、环境、能源、交通等多方面考虑,形成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帮助加快服饰城的建设。最后是勤做,真正在思想上牢固“新芦淞、新创业”的理念,工作上做到“白加黑、五加二”,以艰苦创业的开荒牛自居,用我们饱满的热情和开荒牛的品质来推动东部新城建设工作。

  四、探索“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在东部新城建设中充分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标准,主要体现在:

  土地集约利用。在用地布局模式上,首先要将“三规”进行协调统一,确定生态用地边界,划定生态用地保护范围和城市建设范围。其次,结合服饰城的发展需要,确定高效的产业用地布局模式和标准厂房的建设模式。根据产业需要来精确计算每个入园企业的产业用地,保证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环境有效保护。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一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把采用节能减排设备和设置节能减排标准作为引进企业的一个先决条件,二是鼓励入园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到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上的引进和开发。三是加大园区环境监测的力度,对园区内的污水处理率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率进行动态监测。

  产业持续发展。服饰城是以产业为主导的新城,吸引大量就业人群,既要强调就业集中的产业功能区,也要完善设施配套的公共服务区。土地是有限的,要实现服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形成产销结合的产业体系。首先,要完成营运板块的建设,对老芦淞优化提质,吸引国际品牌,国内一、二线品牌,以及本地品牌入驻,形成时尚发布、品牌展示、品牌营销的综合中心。其次是加速生产板块的建设,培育产业集群,营造企业生存、生长、创新的氛围,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服饰品牌企业。最后是发展服务行业,在市场、生产发展的同时,完善居住、酒店、会展、咨询等服务功能,最终形成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服饰新城。

  未来的服饰城是芦淞服饰的希望,未来的东部新城是芦淞人的目标,我们将在“建新城、促两型”的路上,坚守着“新芦淞、新创业”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坚实的走上产业腾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