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焦点】
服装尾货市场趋势:行业发展整体向好
从春节期间服装市场的反馈情况看,服装尾货市场销售情况依然火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来尾货市场购物的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属于经济型消费,购物是为了满足穿着需要,并不在意商场环境,以及销售服务等,只要衣服款式喜欢,质量有保证,尤其是价格实惠,他们就会购买。而且,在建立对尾货和品牌的信任后,会经常光顾。
尾货市场专家梁吉良表示,尾货市场代表了市场细分的一种方向。通常尾货市场都是建立在郊区,也是避开了和繁华商业区之间的竞争和矛盾,对正货市场有一定的冲击,这也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避免恶性竞争,真正让尾货市场成为传统市场的有益补充。尾货市场一方面是方便合理消化厂商的积压库存,一方面也确实汇集了一部分消费人群,如消费水平较低的老百姓、外来务工人员等。尾货市场的业态和面积也取决于市场的主办方,需要大量的调研和考察,选择商圈位置和调查租金水平、承受价位、辐射人群等。如果没有充足的商户存储力量,就不足以支撑四五万体量的面积。
近年来,很多大的商户自发组织了一个叫做"尾货联盟"的组织,和广州、福建、上海等厂家进行互动,通过厂家的尾货货源,尾货市场得到尾货资源和商户辐射周边一些地区的尾货货源,运用三连动的方式,就把很多尾货资源集中起来,足以支撑大体量的尾货市场。同时,市场定位也不仅仅限制于服装和鞋帽,而把家纺、小商品、文化用品、小五金等这些不受保质期限制的商品集中起来。
就目前而言,服装尾货市场发展最快、市场基础最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如北京、太原、济南等地,尾货市场容量每年都在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辐射范围涵盖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未来,整个西部将是尾货市场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不管尾货市场的繁荣究竟是一时的兴起还是逆市中的好生意,采购的热潮和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尾货商城已经开始蠢蠢欲动。更多的投资者带着敏锐的嗅觉来到了这个市场。经济危机让很多小企业接不到单,自然而然就倒闭了,这也直接影响着尾货市场的货源问题。大企业掌握着定价权不愿意放手,将来必定给市场的平衡带来一定风险。
(原文链接:http://www.fzengine.com/info/ts/2013-2-23/1008429.aspx)
点评:
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的尾货行业,呈现出一个整体向好、逐步走向正轨的发展趋势。在过去四、五年前,我国的尾货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盲目扩张的阶段,当时的尾货市场经营者一味地追求扩张店面数量,抢占市场容量,而忽略尾货市场内部管理及内部竞争优势的塑造和提炼,如今尾货市场慢慢回归正途,正在向着一个更理性、更健康的方向前进。
尾货市场之所以重新发展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尾货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刚性需求;二是尾货市场是传统市场的有益补充。如今,随着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内需对服装增长的支撑作用将更强。而尾货市场的存在和不断发展,也正显示了广大中低收入人群消费的较大潜力。随着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国内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仍将稳定增加,这为内需增长提供了根本动力。国内货币政策有所放松,物价逐步平稳回落,这些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将对国内消费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尽管目前衣着类内需消费增速仍难回到前些年的水平,但将呈现增速逐步提升的趋势,对服装业的拉动作用也将逐步增强。
虽然尾货市场重新发展起来,但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尾货市场概念还没统一,市场规范、市场准入等相关制度的建立也就根本无法实行,根据一般的商业规律,尾货市场今后还将存在跌宕起伏、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