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商引智,“新芦淞”建设加速破局

    本报讯(记者 叶新福 通讯员 杨晓江 段爱兰)4月1日,芦淞区33名年轻干部奔赴全区各乡镇挂职锻炼一年,扎根基层抓落实,服务基层促发展。今年是“新芦淞、新创业”突破之年,该区外出取经广招商,全面铺开抓项目,改进作风抓落实,各项工作迅速推进,来势喜人。

    发展需借智。3月份,芦淞区委书记、区长、常务副区长分别领队外出对接学习。赴北京考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建五局、庞巴迪公司,对接航空产业;在广州考察虎门服饰城,谋求产业升级、梯度转移;去上海崇明岛学习旅游文化项目开发、新农村建设,为京姚片区量身定做“山水京姚,国际慢城”借智引智。

    学习取经取得丰硕成果:芦淞区与中建五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五大合作项目,开发建设航空服饰东部新城,总投资约55.2亿元;与北航签约“小蜜蜂”和研发新型农用水陆两用飞机项目,北航将在芦淞区成立北航研究院,为通用航空发动机制造、飞机维修、后勤维护等方面培养人才。

    3月27日,芦淞区“基础设施建设年暨优化环境发展年”工作全面铺开,道路建设迅速启动,计划3年内,江渌路、铁东路、迎新路、机场大道、千亿大道、服饰大道、果园路将连成“一环”,主城区向东延伸10公里,实现服饰城和航空城两城融合。33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均分解到领导、到单位,层层负责抓落实。同时,在重点项目、重要企业设立优化环境监测点,聘请20名“优化发展环境”特邀监督员。

    作风决定事业成败。元月份开始,该区区委书记、区长多次深入重点项目现场和基层调研,了解民情,破解发展难题。该区还出台《挂职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决定3年内选派1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让干部深入群众一线,为老百姓服务,促进项目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