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
首个国家级航空港实验区在郑州启航
4月3日上午,国新办举办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标志着我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规划的正式公布。
今年3月7日,国务院就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将郑州确定为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根据相关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要建设成为"大枢纽"、"大都市"、形成"大产业"。即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00万吨左右,跻身全国前列,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地位显著提升;建成进出口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现代化航空都市,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与航空关联的高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0亿元。
(原文链接:http://stock.hexun.com/2013-03-11/151931023.html)
点评:
首个国家级航空港实验区能够诞生于郑州,离不开省长提出的围绕"打造大产业,形成大枢纽,塑造大都市"的目标理念,离不开省、市发改委等部门经过反复论证、研究、调研后形成的全盘规划和"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蓝图,更离不开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郑州建成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主要的航空运输枢纽,并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全国唯一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同为被"火车拉出来的城市",郑州这架"大飞机"的起航之路值得株洲参考与借鉴。依托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的有利背景,株洲5大"千亿产业"建设的产业发展规划,集团公司在立足自我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大向省、部级甚至中央主管单位寻求政策、资金支持的力度,从而加快株洲航空城的建设。让被火车拉出来的株洲,也能早日"飞出去",并且飞得高,飞得远!
民航发展基金设征收期限将执行至2015年底
4月1日,财政部向社会公开了2012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包括民航发展基金等30项政府性基金项目成为未来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依据。根据2013年财政预算安排,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将达到36756.15亿元,其中大部分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在此次公开的基金项目目录中,财政部已明确将民航发展基金的征收期限设定为2015年12月31日。
(原文链接:http://news.ccaonline.cn/Article/2013-04-02/335669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