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焦点】
聚焦纺织产业转移降温缘由
在2009年公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对我国纺织工业的3年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性应对措施,并提出了8项主要任务,优化区域布局就是其中一项,产业转移因此成为优化区域布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了解我国纺织行业的产业转移的进展情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最近进行的春季基层调研行中,对安徽、江西的产业转移试点园区进行了走访。整体看来,受资金、劳动力、土地指标、环境评价等各种因素制约,纺织产业转移进展情况并不理想。
根据调研获取的信息发现,2012年安徽省纺织工业累计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95.6亿元,同比下降4.6%;新开工项目784个,同比减少31%,施工项目数比上年同期减少19.9%。2012年,安徽省投资增速出现5年来首次负增长,行业高速增长形势存在放慢的风险。
与此同时,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制约着纺织产业园区企业发展。以安徽省郎溪县为例,2011年总计只有8家金融机构、39个网点、存款总量64.5亿元、贷款总量45亿元,而相比较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省海宁市总计有17家金融机构、135个网点、存款总量770亿元、贷款总量565亿元。
除此之外,土地指标紧缺也是影响项目进展的重要因素。以安徽宿州为例,宿州现已落实国家计划指标内的900多亩土地,但是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目前,只能通过提高存量土地产能,淘汰低能低效项目,进行土地置换解决一些问题。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安徽郎溪。郎溪已有10多个项目签约入园,但是没有土地指标,只能等着指标落实才能开工,一期的目标如果不能如期实现,后面工作很难开展,有的项目甚至因为无法落实土地而取消投资。
另外,环境评价指标也是影响产业转移进展的因素之一,有些项目因为没有环保指标无法落地。今年开始执行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幅提高了准入门槛,几乎排除了园区印染企业集中排污的可能性。
同时有数据显示,2011年转入地超过60%的企业赢利水平低于10%,约两成企业处于亏损。在外部环境严峻、赢利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产业转移的热情自然也大打折扣。
在同等的大环境下,纺织产业转移进展的顺利与否,更取决于承接地硬件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政府服务等软环境的综合因素。尽管企业家对纺织行业总体投资热情不高,但是在"情感投资好"的地方,企业的投资意愿和热情会相对更为强烈。所谓"情感投资"好与不好,实际上反映的是承接地给予转移企业的政策环境和服务配套的优劣。有企业反映,在一些承接地区,出现了"薅羊毛"现象,比如当地各行政部门给予新建企业"格外关照",使投资企业苦不堪言。
投资者普遍反映,承接地政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至关重要,招商时的承诺在项目签约后真正兑现,才能够显示政府的诚信。
(原文链接:http://www.texindex.com.cn/Articles/2013-4-15/282763.html)
点评:
株洲芦淞区凭借其产业优势已成为国家级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作为株洲千亿服饰产业的推动主体,集团公司应该对于当下全国纺织产业转移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只有高效、高质地承接沿海纺织服饰行业的转移,完善产业链,才能进一步增强芦淞服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此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调研不难发现几个目前影响我国纺织产业转移的主要瓶颈:一是纺织企业盈利水平不理想,投资动力不足,投资信心不高,融资能力不够。二是土地指标紧缺,环保门槛提升,工程推进缓慢。三是承接地政策缺乏稳定性、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进度和政府服务水平不够理想。同时,这些瓶颈的存在也为集团公司在招商引资、产业转移承接方面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集团公司可以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找到突破以上瓶颈的切入点:
协调转移产业与本地产业的"无缝对接",为转移企业的前期运营提供有力保障,协调拟转移企业与株洲本地面辅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及批发代理商、零售商等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系。
通过展会为纺织服饰企业找市场,推品牌。一方面集团公司可以继续将现有的"中国o株洲(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不断做强做大,并以此为基础,举办一些其他配套活动,为芦淞服饰产业造势的同时,也为现有企业、经销商搭建推广品牌,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集团公司也可组织芦淞服饰企业抱团参加行业内的其他展会,积极通过展会帮助企业开拓海内外市场,助其在内忧外患的行业发展环境中提升竞争力。
搭建融资平台:迅速搭建产业转移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提振产业转移企业投资信心,通过与市内银行业及担保公司合作通过联保互保、保证担保等方式搭建芦淞纺织服饰企业融资平台。
搭建综合服务平台:纺织服饰企业的转移升级不仅需要简单的土地资源,更需要不断改善管理、注重品牌和设计、优化商业模式。株洲千亿服饰产业的打造也应以此为指引,在为纺织服饰企业提供生产基地、市场终端的同时,也应为其经营管理升级、品牌运营、研发设计、咨询培训、展会推广等需求提供平台,快速形成全产业链构造的集群效应。
根据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纺织业产业转移与社会责任调研报告》,目前我国纺织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可以说产业转移是我国纺织产业二次创业的必由之路。目前,集团公司承接的佛山童装企业整体转移项目进展顺利,有望于近期正式破土动工。集团公司应在该项目的运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产业转移承接模式,扬长避短,深挖产业优势,将芦淞服饰城打造成为产业转移的行业标杆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