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简报第12期


  点评:

  目前纺织产业面临的最大瓶颈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用工荒和高端设计研发人才的稀缺,东莞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一方面能更好的促进纺织产业"产学研"的结合,更好的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校企间搭建"人才库"、"就业岗位库"、"培训平台"等,实现了纺织服装人才的人力资源的有效对接。

  集团公司正在协同多方资源搭建的株洲新芦淞服饰教育平台,同样是出于改善株洲服饰产业发展环境的核心目的。该平台致力于打造成为中部地区纺织服饰产业的培训平台,通过国内外师资力量的整合,培养企业管理运营、创意设计等人才门类,逐步成为株洲乃至中部地区高端服饰产业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ZARA和优衣库加速亚洲市场扩张速度

  随着亚洲尤其是中国富裕人群的不断增长,ZARA和优衣库等中端品牌在亚洲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增长速度超过了奢侈品牌。

  据了解,目前亚洲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未来5年时装市场30%的增长将产生在中国。虽然在过去5年中,奢侈品牌在中国销售网点已翻倍,但由于ZARA等中端品牌适宜的价格和持续更新的款式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相反,LV、Gucci等品牌已在中国放缓了新店的开张速度。

  (原文链接:http://www.efu.com.cn/data/2013/2013-05-13/523181.shtml

  点评:

  芦淞服饰定位中低端,目标市场锁定湖南及周边省市,一直以价钱低廉、款式新颖闻名,多年来已形成了交易额达到几百亿的服饰市场群。但反观芦淞服饰品牌的建设,虽然培育了"青藏绒"、"宇奴"、"琴依娜"等19个"中国成长型服装品牌"以及十多个省级著名商标,但芦淞服饰品牌的打造之路却进展缓慢。虽然ZARA、优衣库等国外中档品牌对芦淞服饰并不形成正面竞争,但纵观我国中低端服装市场,品牌化已经成为大趋势,杭州四季青、武汉汉正街、广东白马、郑州女裤等都在以不同方式塑造自身的服饰品牌和市场品牌,形成对芦淞服饰的正面挤压。如果芦淞服饰品牌的打造不能有所突破,那么品牌培育短板将严重制约本地服饰产业的发展。如果品牌培育的重视力度不够,产业发展的瓶颈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