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芦淞服饰产业调查:制度创新突破发展瓶颈

    \

    中广网株洲8月12日消息(记者黎政祥 唐学伟)近日记者走进全国十大服装市场——株洲芦淞区服装市场,探究株洲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破解制约市场发展瓶颈,走出了一条伤筋动骨的改革之路。

  为什么内地抗税群体事件频发?为什么个体经营户总与税务、工商、城管上演猫抓老鼠闹剧?为什么内地私企总抱怨国富民穷,税赋沉重?为什么私企不敢理直气壮做大做强? 人们常说“船小经不起风浪”,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中小企业最怕政府机关干部随意性地查帐,随意性地补税,每一次的查补都让他们心惊胆战。中小企业的确是缺资金,缺技术,但最缺的是"政府机关的靠山",没有靠山很多部门干部可以随意进行检查,因此他们最怕就是“潜规则”的检查,因为他们经不起折腾,每次检查都是折腾,每次折腾都可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记者在株洲听到个体经营户的最多的声音便是, 破除政府机关随意对中小企业进行检查的“潜规则”,给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这是记者在十大服装市场——株洲芦淞市场进行调查时,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心声。

  免查免补 “稳、活、底”的株洲探索

  目前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呈现“低运行”,地方瞒报税、抗税现象较多。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未来经济做出了宏观要稳,微观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稳、活、底”三字布署!而以服装市场闻名的株洲市芦淞市场,通过听群众心声,依靠社会改革, 破除政府机关随意对中小企业进行检查的“潜规则”,限制执法人员的自由裁定权,出台了免查免补政策 ,给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打造服装市场升级版,实现了“稳、活、底”的华丽转身: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激活了市场活力;改善了民生,提升了百姓幸福感!堪称“稳、活、底”的株洲探索!当年曾因加税十元而堵街抗议的经营户,如今每月每户主动接受税收增长13%,市场却出现了和谐氛围,经营户称:“有安全感了。”

  芦淞服饰市场繁华景象的背后

  芦淞服饰市场群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从小商贩摆地摊开始,目前,芦淞服饰市场群占地1.5平方公里,总经营面积达105万平方米,正在改造和新建面积近60万平方米,拥有43个专业市场,10万从业人口,汇聚国内外知名品牌4000多家(其中省级总代理2400多个),贸易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230多个县(市、区),市场年成交额超过400亿元,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品牌市场”、“中国服饰名城”、“中国女裤名城”、“国家3A购物旅游景区”、“中国服装市场第一街”等荣誉称号。芦淞服饰产业已列入全省重点培育产业以及我市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

  在一派繁华景象的背后,芦淞服饰市场群发展背后深层次的问题。从税收方面来看。98年芦淞市场群税收总额约为7800万元,到2011年市场群税收总额为1.16亿元,仅相当于本辖区“株建雅”一家企业上缴的税收,13年间只增加不到4000万元,平均年增幅不到3%,若扣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基本上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98年芦淞市场群税收还占到当年区财税总收入的比例为62%,而到2011年市场群税收仅占去年区财税总收入的16%,可见市场群这块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是有限的,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服饰加工企业方面,2011年,全区13家规模以上服饰加工企业纳税最高的是华升雪松公司475万元,其余12家企业平均年缴税为2万元,最低的只有3千元。

    缴税额只相当于义乌相的1/16

  代理商和经营户方面,按照法定税率,目前芦淞市场群综合税率为4.86%(国税3%、地税1.86%),根据税务部门摸底调查,市场群个体批发收入年保本经营额为50万元,平摊到每个月销售收入应在4万以上,个体经营户每月应缴税额40000×4.86%=1944元,而目前经营户2011年实际缴税平均只有650元/月(国税400元、地税240-260元),与应缴税额相比1/3都不到。义乌每个摊位平均定税已达到1万元/月,芦淞服饰市缴税额与其相比只相当于1/16。

  经营户“怕查” 不敢做大做强

  株洲金岸职业公司副总经理韩绍峰说,过去芦淞有一句行话:个体经营户不是人做的,没生意急死人,做好生意吓死人,为什么吓死人,做得好税务一来查,一罚就是一、二十万,都像做小偷一样做生意,经常抱怨这样的环境。一年四季,夏春和秋冬两大季,生意不一样,有好有坏,而以往税收主要是不公平和不公开。大的经营户做大了,不敢买房子,买车子。税务部门一来到停车场,发现谁买了车买了房就来查。经营户起早贪黑很辛苦,从市场调研开始,交押金,担心货不好卖,担心钱是假的,怕丢钱,一系列的担忧。吃不好,睡不稳,无法保证生活质量和正常休息,以及家庭下一代的教育。

  原在株洲淞北市场代理浪莎袜子李仲豹说, 一次芦淞区查税,李仲豹请客,税务领导喝醉了, 让李仲豹喝酒,李拒绝,结果税务领导说不喝酒就加税,李仲豹生意做得好,一气之下不做了,结果就离开了市场。

  小企业主张杭松介绍株洲芦淞区服装市场出台免查免补政策背景时说:经营户纳税是义务,但市场2004年9月开业,每年税收是税务局年初下任务,到了年底又追加任务。一年已经定了税,也交了,年底又来查税,一查税就有人情税,逼得经营户请客送礼, 弄的经营户怨声载道。服装生意发出的产品不一定全部销售完,过季的还要返回来,那么这些部分就要亏损,再加税,返回来的货就增加了自己的成本,有些时候可能要补交几十万,这样很多市场大户就被逼离开株洲。

  曾经有一个经营户老穿一条肥大的裤子,大家都以为他很胖,其实他的裤子里藏的都是账单和销售单。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压力都很大,无心做生意,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对付检查,去应付关系、人情,以至于市场一直没做大。

  经营户王平说,2006年,她有心将服装市场做大。正在她把账目、门面精心准备好,想放手一搏之时,税务局突然来查,将她的电脑、账本和销售单全部扣留,让她的生意没法做下去,打消了她将市场做大的决心,至今,她还是一个小小的个体户。

  经营户王建平说:“以前,没有人敢在电脑里做账,做了以后就毁掉,也没有人敢做账本,账本、销售单只敢偷偷摸摸地藏好。因为税务工作人员经常不打招呼突然而至,有时候一进来就是伸出证件,大喊“别动,都站开”,就像公安机关抓犯人一样,把营业员推到一边,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店子里的电脑、账本、销售单全都收走。 曾经有一对夫妻,邵阳人,税务人员登门,妻子见税务人员登门后当场就晕倒了;为防税务人员宊击查帐,经营户相互通知,改账本,电脑里的账本一塌糊涂。

    张杭松说,2012年芦淞区区长召集市场管理者开会,究竟税收改革怎么搞,大家怎么能接受,我说,国税和地税的税收改革,两万以下免税,两万以上纳税,标准是国税600每月,地税是380每月,这达到了营业额的4.76%,对于二级批发市场,实际上只增加3%到4%,这样根本无法经营。芦淞市场达不到两万无法生存,达到两万也无法承受起,那么这种情况下,究竟是一刀切,还是要保证税不会流失,市场还稳定,要用什么办法改?改得好都稳定,皆大欢喜,改不好就是税务和经营户发生激烈矛盾。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和政府对抗,第二,就是跑了,不在芦淞做。

  对此,绝大部分经营户表示:我们愿意交税,但不要一步到位,分几步走,留有发展阶段。

  据调查统计,芦淞市场群开摊经营且正常纳税15600户,其中零售企业将近11000家,批发企业将近5000家,但目前申报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只有360家,申报为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为0。全区服饰加工企业应该超过3000家,但目前申报为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仅13家。从这数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许多代理商、经营户或加工企业都不敢显山露水,更别提做大做强,都是因为怕 “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怕报了数据要加税,怕税收部门查补。但如此一来,对做大区域经济总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近十年,芦淞服饰加工业的平均增速为10.6%,2011年,芦淞服饰加工业增速只有11.7%,拉低了全区整个二产业增速1.3个点、GDP增速0.5个点;芦淞服饰商贸业增速只有9.4%,拉低了全区整个三产业增速1.1个点、GDP增速0.6个点。拉低GDP增速0.6个点是个什么概念?要补上这0.6个点,需要增加产值5-6个亿。

  “减负” “造血”“服务”坚持放水养鱼

  2011年4月19日,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的精神实质为“减负、造血、服务”六个字。湖南省出台了湘财税〔2011〕92号文件,决定从将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到国家规定幅度的上限,对月销售额20000元以下的都予以免收。经调查和测算,芦淞市场群开摊经营且正常纳税的15600户,月均销售收入在2万元以下无法保本,4万元以上才能正常维持,按此推测,15600户基本都是在起征点以上。因此没有芦淞区近十年来一直坚持低税起步、放水养鱼的政策,就没有芦淞市场今天的繁荣。对于那些能提供合法依据,确实没有达到20000元起征点的芦淞区坚决一律免税,继续坚持放水养鱼。

  扶持服饰产业“七条措施”的出台

  今年4月,株洲市政府专门组织市国税、地税、财政、经信委、工商、统计、质监以及芦淞区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专题研究芦淞服饰产业发展扶持措施,市政府印发了芦淞服饰产业发展“七条措施”。

  扶持措施出台目的:一是重在规范,突出培育,着眼长远;二是放小、稳中、扶强。帮助各经营户、加工业主放下思想包袱,吃下定心丸,放心创业、放手做大、放胆做强;二是税收稳定增长;三是数据应统尽统,就是要扶持个体经营户、加工企业实行公司化经营,新增一批规模以上限额以上企业进入统计笼子,进一步做大区域经济总量;四是引导经营户自愿主动申报纳税,构建新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实现互惠共赢。

    扶持措施的内涵实质:免查免补

  “七条措施” 中第二条规定,芦淞市场群服饰经营户在2011年度实际纳税基础上,主动申报纳税,且三年内国、地税年纳税总额(以下简称年纳税)增长率不低于13%的,三年内税务部门免查免补(税务总局、省局督办的举报件除外)。这条属于普惠性政策,是针对经营户的“稳中”措施,市场经营户凡在2011年实际纳税基数上,如主动按年13%的增长率申报到位,就统一享受免查免补待遇;为什么设定的年增长率是13%,是希望按照13%的年增长速度,通过3—4年的时间,使市场群大多数经营户的纳税水平基本达到20000元/月最低起征点所对应的法定税负。

  作为经营已经14年的金帝市场经营户贺跃军说,大伙都觉得这次税收改革政府很务实,主要是公平、公正、阳光。  经营户蒋国清说,以前政策是红头文件,强制执行。没有人来了解我们,从来没听取我们的意见,这次接受经营户的意见,帮大扶小,免查免补对于经营户来说最重要的是安心。经营户安心了,纳税的自觉性自然提高了,对政府的信任度也增加了。

  “在我们看来,这就好比是拿了把‘尚方宝剑’,让大家可以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的做自己的事。”湖南株洲芦淞区“诚信纳税市场”银谷服饰广场副总经理贺湘平捧着区政府颁发的承诺书,笑得合不拢嘴。

  芦淞服装加工产业集群是株洲市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要把产业做大做强,从业人员“安心”与否显得尤为重要,芦淞区决定给大家吃颗“定心丸”,“让大家放开手脚搞经营,不用担心这些政策上的事情。”

  贺湘平说的“定心丸”,是指芦淞区政府向所有被授予“诚信纳税市场”的市场。根据承诺,从2012年-2014年,这些市场可连续3年享受诚信纳税市场的税收免查免补待遇(税务总局、省税务局督办的举报件除外)。在此期间,若市场的诚信经营户出现因没有享受扶持措施待遇而造成损失的,由芦淞区财政负责双倍赔偿。

  经营户刘英说:“现在交了税以后,安安心心地做大,心思可以全部放在生意上,无需花很多精力去打点关系,也没有必要担惊受怕。”

  刘英介绍说,之前,税务局有很多协管员(税务局临时工),常常来市场转,看中了合适的衣服,顺手就拿走,而且很理直气壮、心安理得,所有的经营户都不敢吭声,因为一得罪了他们,他们就会来报复。协管员收拿卡要,税务局的一些干部也经常“坑”经营户,请同学、战友吃饭,要经营户买单,过年过节,经营户都要上门送礼。现在好了,因为“免查免征”,这些烦恼都没有了。

  至于现在市场统一实行的税收改革,即在三年之内,在原有税率的基础上每年增长13%,是否收高了?大家回答一致:交得心甘情愿!他们宁愿明交税,也不愿意让别人暗查,因为每请一次客、每送一次礼,都远远不止13%,而且“了难“十分花精力。

  在芦淞区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芦淞市场群首批试点市场有近5000户经营户主动申报纳税,并承诺连续3年按13%的比例增长,平均主动申报率高达98%。有73家个体经营户注册为公司法人,其中47家符合新增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条件,正在申报金牌企业。预计这些企业年可为株洲市增加规模工业产值6个亿,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亿元。

  实行阳光征税后, 经营户开始从摊位转为公司制企业,主动纳税、主动办证,服装企业一改过去地下运作、水中潜游的状态,做大做强的信心陡增。至今共有28家经营户通过政策主动实施“个改企”;有49家经营大户主动注册公司法人;有2000经营户主动浮出水面(过去隐藏起来的),自愿纳税成为新增纳税户; 新增7个服装品牌成为省级著名商标;2012年服装产业新增工业产值6个亿;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个亿;经营户自愿申报纳税率达98%,年纳税额净增3000万元。


----摘自2013-08-12 《中国广播网》
http://native.cnr.cn/city/201308/t20130812_5132989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