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再攻坚”助力发展升级“新芦淞”

             黄波 段爱兰

 

    “再攻坚”吹响项目建设集结号,“新芦淞”放飞发展升级新希望。

 

    芦淞区紧扣“新芦淞,新创业”工作主题,承担起城市向东向南拓展重任,全力推进征拆征收“再攻坚”行动,加大基础设施、航空、服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建设力度。

    截至1210,该区已完成集体部分征收863.6亩,房屋签约68栋;国有部分房屋已签约11848.8平方米。

 

    “再攻坚”现场

 

    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

    镜头一:“我要带头签约!”

    12月1下午,征拆工作人员又一次登门拜访袁师傅家。

    “我看房子都差不多啦,怎么有两种价格,我的补偿还低些?”袁师傅看到算出来的补偿总额后,感到有些不解。

    “那是因为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在用材和施工方面不同,所以评估价格也会有所差异……”工作人员详细解释着两者的特点,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语让袁师傅明白为什么是两种价格的原因。

    “袁师傅,过渡期间的租房问题,指挥部都会帮你联系好,搬家你也不用操心。”袁师傅放心不下的问题工作人员都考虑到了。

    坚持政策标准的同时,尽可能将各项服务工作都做到位,做到群众心坎里。

    “政策一视同仁就好,我要带头签约,早点搬家!”心里的主意打定了,袁师傅主动向工作人员表态。

 

    镜头二:“我也想早点住新房”

    12月3上午,龙泉街道杨柳一村,沿着蜿蜒的小道拾级而上,几排灰砖平房低矮簇拥在一起,孙师傅的家就在这里。

    “这里的住户普遍年龄偏大,弱势群体较多,尤其需要多为他们的困难着想。”城际铁路龙泉(锻压段)征收指挥部工作人员来到孙师傅家,听取他的意见,为他提供房源信息作参考。

    “孙师傅,你看这里有两处新房子,指挥部出面谈好了,你们可以团购价购买,比市价要低多了……”工作人员打开手中的资料递过去,逼仄的房间里有些拥促,光线不是太好。

    “说实话,我也早想搬了,我们两口子70多岁的人了,也想享受一下住新房子的感觉!”其实之前听到消息,孙师傅早就邀了几个同伴去新楼盘实地“考察”了一番,打听到不但价格相对实惠,而且还是现房。

    “政策标准规定能够给予照顾的,我们都会执行到位,你们生活上的一些困难,过渡期间的不便,也会充分考虑的,请孙师傅放心。”工作人员始终强调,对于先签约搬家的住户,自身权益将依法得到保护。

 

    “再攻坚”   举措

 

    依法依规护建设大局

    ●坚持“做减法”,维护整体利益

    芦淞区延续“百日攻坚”以来的工作激情——政策不乱,标准不乱,坚持“做减法”,杜绝为抢进度、怕麻烦而乱开口子和擅自提高补偿安置标准的现象,维护发展大局和群众整体利益。

    对于征拆推进艰难的项目,副区长林坚介绍,通过成立“支帮组”,各职能部门广结人脉,协调沟通,整合各路资源和力量推动征拆进度。同时将工作重心下移至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尽力做到群众工作全覆盖。

    “三包”工作法即是一种创新。包任务,工作人员分成若干小组,任务分配到组、到人;包责任,坚持政策标准,全程公开操作,让被征拆户看得清楚,签得放心;包效率,倒排计划,为群众算账、做工作、搬房子,尽力做好服务。

 

    ●服务群众,讲效果也讲法规

    “量地,这也是个技术活,量多了肯定不行,量少了群众也不干!”燎原村的田埂边,一名工作人员说。

    该村处在景炎学校二期(芦淞实验幼儿园)征拆范围内,村民们大多长年在外打工,田地里除了几亩水稻,基本上都是荒地。

    工作人员好不容易联系上了户主,还要约时间等他们回来一起量地,再约上相邻地块的户主到现场见证。

    “莫给我量少了,田埂以前不是往这边拐的啦……”面对村民的疑问,工作人员有的弓腰拿着皮尺忙着量地,有的则现场做起了政策宣讲,还请来以前的老村主任一道做工作。

    “公正才会有效果,政策法规一视同仁!”当有村民请吃饭,想得到一点照顾时,工作人员一口回绝了。

 

    ●拆违控违,当作征拆基础工程

    芦淞区商贾云集寸土寸金,城区范围内的违建现象一直是个难点。

    该区将拆违作为征拆工作的基础工程,持续加大日常控违巡查力度,力争在导向上明确从事违建无法获得经济利益——只要发现,必须拆除!

    对于存量违建,将按步骤逐步消化,而引起市民投诉、或影响经济发展的违建,将依法予以提前拆除。

    在征拆项目中,区拆违大队和指挥部同期进驻,摸清违建情况和相关数据,向群众详细解释违法建筑和合法建筑的相关政策规定,并依法规程序先拆违、后拆迁,而司法强制拆除也将作为征拆中最后一道保障,确保项目的有序推进。

 

    “再攻坚”   实效

 

    加速交地促项目落地

    ●产业支撑,集群效应凸显

    芦淞区走“产城融合”之路,项目的开建投产,不断推动航空、服饰两大千亿产业集群的扩张。

    “‘再攻坚’将全力服务项目落地。”区建管办主任杜益表示。

    已经交地的农产品保鲜储运设备制造项目,为通用机场子项目之一,将规划用作机场航站楼及维修检测等附属设施建设,为通航整机项目的入驻提供完善的配套和服务。

    通用机场已经开工,高精传动、山河智能也已达产,“阿若拉”完成首飞,罗特威及飞虎直升机已经下线;佛山卡尔菲特、波亚米特等服饰项目年底将入驻园区,两大千亿产业互为砥砺。

 

    ●民生安置,福祉依归

    征拆要提速,民生安置更要提速。

    罗塘安置地项目,是为安置因通用机场和机场大道两个建设项目而拆迁的群众,144套安置房将聚集在一个新的小区内,重新规划好的家园让被征拆户们的生活更加温馨和谐。

    位于白关镇的金色沙堤安置地,将建设248套安置房,一期建设11栋,提供19285130平方米不等的房型,也将于近期交房。

    “再攻坚”只争朝夕,“新芦淞”跨越前行。芦淞区正以再次创业的激情,开启发展升级的新征程!

 

    摘自《株洲日报》2013.12.12 头版

    http://zzrb.zhuzhouwang.com/html/2013-12/12/content_11143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