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路蓝天——株洲市芦淞区致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纪实

    \

(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在湖南航空产业园开工仪式上讲话)

   
    近日,踏着美丽的春光,记者前往株洲市芦淞区一个叫凤凰山的地方采访。这是株洲通用机场所在地。

    在一排庞大却安静的厂房前,我们走下汽车,走进空旷的车间。一进门,我们就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十数架崭新的外形各异的小飞机,静静排列在纤尘不染的绿色地面上,似乎随时准备接受“起飞”的指令。

    在一架崭新的通用小飞机前,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清华教授侃侃而谈:“通用航空的发展时机正在成熟,我们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厂房外,是山河科技在株洲新建的航空产业基地。基地占地200余亩,第一阶段建设已经完成,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406米长、20米宽的试飞跑道,一一呈现。

    跑道空旷而安静,但何董事长告诉我们,不久的将来,这里便会是另外一番景象——频繁起降的公务机、私人飞机,来来往往的高端人群……

    凤凰山,一个助力新中国航空产业凤凰展翅的地方,又将书写新的历史。我们站在宽阔笔直的飞机跑道上,一种历史的回归感油然而生——一座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城市,理应有自己的机场,有自己的飞机。

    尽管这一天似乎迟到了60年,但现实告诉我们,一切为时未晚:中国通用航空业刚刚迎来黄金发展期,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株洲正逢其时,芦淞正逢其时。

    机遇在前,芦淞通用航空产业蓄势而发

    1954年10月25日,一封署名“毛泽东”的嘉勉信从北京传到位于株洲市芦淞区的国营三三一厂。信中写到:“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批爱姆十一型航空发动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此前的8月25日,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三三一厂试制成功。作为新中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六大航空工业基地之一的株洲,为新中国航空产业发展启动了强劲的引擎。

    从那时开始,逐梦蓝天就打开了每一个株洲人多彩的梦想,也使近在咫尺的芦淞人充满着无限的期待。60年过去,这种梦想和期待,终于有了现实的土壤——中国通用航空起飞的轰鸣声日渐清晰。

    2010年12月14日中央军委批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确定千米以下空间将为通用飞机开放;2011年,通用航空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国家“十二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通用航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2010年,我国人均GDP便已突破4000美元,所以中航工业预测,到2020年,我国通用飞机将从现在的1000多架增加到9000架,带动超过万亿的市场规模。

    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作为我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株洲优势明显,芦淞跃跃欲试。而现有70亿元的航空产业产值,6000人的航空产业技术人员队伍,更成为株洲市逐鹿通用航空产业的底气所在,也成为省委、省政府和株洲市委、市政府决策发展通用航空的重要依据。

    2013年4月,杜家毫省长到位于株洲的中航工业南方公司时,特别指出:“民用航空市场非常大,将来大有作为,一定要抓紧抢占市场”;2013年4月16日,省政协主席、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陈求发专题调研株洲通用航空城,先后走访中航工业南方、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高度重视湖南航空产业发展和株洲通用航空城建设,指示要抓好项目落实,省政协全力支持协调航空产业发展。

    2013年8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肇雄率相关省直部门赴株洲通用航空城现场办公,充分肯定了株洲通用航空城的建设成果,要求省相关部门积极帮助解决相关问题;2013年5月,副省长黄兰香考察株洲通用航空城,并指出,航空产业是我省两型企业建设中的五大两型企业之一,是代表湖南新兴工业化最高水平的产业之一,一定要发展好。

    2013年9月27日,湖南航空产业园在位于芦淞区的株洲通用航空城举行开工仪式,市委书记贺安杰在仪式上充满信心地说,通用航空产业,是国家民航“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航空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对完善全国航空产业布局、提升湖南航空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推进株洲新型工业化进程,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14年1月7日,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航空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通知》,明确提出将株洲作为全省通航产业发展的中心城市;1月24日, 省政府出台《湖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以株洲航空产业园为依托,建设株洲通用航空城,支持建设株洲通用机场,使之成为省内首个应急救援通用机场。

    2014年1月10日,株洲市市长毛腾飞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将通用航空产业列入全市集中力量抓好的“十大工业项目”之一,强调要大力建设株洲通用机场、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园,据此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株洲市全力打造的“中国动力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具体的执行者,芦淞区顿感责任重大。

    矢志不渝,芦淞通用航空产业奋力“爬升”

    2012年11月,经株洲市人民政府批准,由芦淞区政府与市国投集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株洲新芦淞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集团作为市、区两级政府唯一授权承接产业发展商,统筹承担株洲航空城、服饰城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

    新芦淞集团的成立,是芦淞区大力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芦淞区委书记冯建湘强调,新芦淞集团将坚持按照现代企业模式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大力破解航空城、服饰城建设中体制、空间、土地、资金、人才“五大瓶颈”,走出一条紧扣“两型”理念、符合产城建设、具有芦淞特色的新路径。

    新芦淞集团公司成立后,经过一年多的规范运作,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集团下辖11家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资产总额增至21亿元。期间,公司联合中船电子科技、长沙先导控股等9位法人,发起建立了我省首个国家级通航创投基金—湖南乾瑞航空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等形式,大力培育通用航空企业。

    芦淞区致力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雄心和决心,吸引着投资商的目光。

    2013年7月12日,株洲通用航空城山河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热闹非常,株洲市市长毛腾飞与上千名现场观众一起见证了一个辉煌的时刻。在众人热切期待的目光中,山河科技研制“阿若拉”飞机首飞上天,并在空中完成了一系列包括俯冲、战斗转弯、翻筋斗、横滚等特技飞行动作。

    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南通用航空的先行者。其研制的“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于2011年7月获颁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轻型运动飞机的型号设计批准书,于2013年5月获颁生产许可证书。截至目前,山河科技是全国唯一获颁上述两个证书的民族品牌轻型运动飞机制造企业。

    看好芦淞通用航空产业优势的,远不止山河科技一家。

    2011年4月29日,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在芦淞区董家塅高科园挂牌成立;7月4日,中航南方宇航非航工业园(高精传动产业)项目正式落户董家塅高科园;2012年4月,美国罗特威直升机、湖南翔为通航“降落”株洲航空城。

    与此同时,庞巴迪、透博梅卡、普惠、莱康明、日蚀、钻石等代表世界航空工业顶尖实力的航空装备企业,均一致看好株洲通用航空产业,上海正阳、明石投资、海丰通航等机场投资商正在商谈合作开发事宜。而随着高精传动、山河科技、中航发动机维修中心的建成投产,以及阿若拉、罗特威、飞虎三款整机的下线,芦淞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正在提速。

    2014年1月10日 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航工业动研所、中航工业南方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玉龙”发动机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进一步巩固了株洲作为我国中小型航空动力研发基地的地位。

    2013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低空经济论坛上,株洲通用航空城被授予“最具投资价值的通航产业园”称号。

    在新一轮改革的春风中,芦淞通用航空产业正在努力“爬升”。

    拓路蓝天,芦淞通用航空产业前程远大

    2014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风尘仆仆来到株洲,实地调研通用航空城建设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走在株洲航空城,马凯在详细调研了企业生产研发情况后指出,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改革驱动,从体制上深化改革,真正实现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让我们的飞机装上我们自己的“心”。

    而在此之前,航空发动机国家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将落户株洲。据此,以608所为核心的株洲航空企业,将承担起我国新一代中小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的研制任务,领衔打造我国“最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并迅速带动以航空发动机产业为核心的配套、衍生产业的发展,在株洲建立起完整的航空制造产业链。届时,株洲将拥有具备系列轻型飞机及公务机、固定翼无人机、三角翼及飞行船、无人直升机四大类产品的现代化流水生产线。

    为顺应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形势,芦淞区将这一产业的发展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今年2月18日召开的区人代会上,区长王建勇代表区政府宣布,全区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今年将“集中力量推进十大产业项目”,而“株洲通用机场建设,罗特威、小蜜蜂整机制造项目主体工程,中航动力航空零部件制造项目”更是排列前三位。

    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芦淞区确定了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即,以建设通用航空之都为目标,积极对接省政府《关于支持航空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尽快促成相关政策实质性落地;争取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重大专项落户、通航产业纳入省“五个三”工程,积极申报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直升机传动系统验证平台。

    与此同时,芦淞区株洲通用机场、中航零部件项目建设正在加快,罗特威、小蜜蜂整机制造项目主体工程即将完成,中航南方公司、高精传动、山河科技、中航通发、南方宇航、神通光电、易力达、欧科亿、西迪等企业正在扩能增效,做大做强。到今年底,芦淞区新增航空产业规模工业企业将达到10家。

    在芦淞区的发展蓝图里,通用航空是一个“航空发动机+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配套产业+衍生产业”的完整航空产业链。

    这是一个跨越二三产业的巨大产业集群。依托株洲通用航空机场,未来的芦淞将大力推进通航运营及通航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使服务涵盖油料供应、固定基地运营、维修基地、飞机托管及租赁、通航培训、通航保险、通航会展、通航旅游、中介服务等诸多方面,实现通航研发制造及运营一体化。

    从长度到宽度,从高度到深度,株洲芦淞通用航空业正在经历历史性的跨越。

    辽阔的蓝天,为芦淞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敞开了无限的空间;

    劲吹的东风,为芦淞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拓路蓝天,目标可期。拓路蓝天,前程远大!(周怀立、段爱兰、岳杰松、郭灿)

 

 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4-05/07/content_820826.htm?div=-1
  
(2014年5月7日《湖南日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