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至12日,备受关注的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合作洽谈会(简称“珠洽会”)在广州举办。作为本届珠洽会的重头戏,湖南·株洲服饰产业推介会于10月11日上午隆重举行。芦淞区委常委、副区长、统战部长、新芦淞集团区委政府分管领导李晓彤代表株洲倾力推介千亿服饰产业,新芦淞集团总经理易红星、副总经理叶天毅等出席推介会。
作为株洲千亿服饰产业的产业发展商,芦淞服饰新城的城市开发建设商以及服饰产业园区的园区开发商,新芦淞集团在近年来规划产业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建设基础设施,优化产业配套,提供园区服务,致力于打造株洲千亿服饰产业和芦淞服饰新城。李晓彤作为新芦淞集团区委政府分管领导,受大会委托,倾力推介株洲千亿服饰产业,并赢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他在讲话中用芦淞服饰“三十而立、二次创业、打造升级版”等三组热词,引出了芦淞服饰的“八有”:
第一、有基础。产业基础好,芦淞服饰市场享有“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服饰名城”等盛誉。人才基础好,2.8万经营户、10余万设计、生产、销售、电商等服饰从业人员工作在芦淞。 发展氛围好。株洲市民与芦淞服饰相依相伴30年,株洲市、芦淞区两级党委、政府公务员们服务服饰产业已达30年!
第二、有地位。在株洲,芦淞服饰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轨道交通、航空、汽车等现代装备制造业在千亿产业的发展道路上并肩前行;在湖南,全省122个县市区中,唯独芦淞区有专门服务服饰产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并且还是芦淞区唯一的副处级职能部门;在芦淞,服饰产业的企业家和经营者政治上有地位,辖区的省、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服饰版块的占比达1/4多。
第三、有目标。过去,芦淞服饰因市场而生,因市场而发展,因市场而闻名;现在,芦淞服饰产业链条在聚合,千亿产业在集聚,服饰新城在崛起,一条专业化、组团化、规模化的服饰产业发展道路正在全面推进。明天,全国最完备、最专业、最具特色的服饰千亿产业集群是我们坚定的发展方向,不变的发展道路,追求的发展目标。
第四、有空间。作为中部非省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第一的株洲市,市委、市政府在芦淞区规划了一座占地25.5平方公里的服饰产业新城,要打造一条10公里长的服饰产业走廊,给未来10年、30年发展都留足了发展空间。
第五、有平台。株洲市与芦淞区两级政府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了新芦淞集团,为千亿服饰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还搭建了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电商平台、株洲民间金融中心等产业服务平台。
第六、有政策。2013年,市委出台《关于促进服饰产业园区发展升级的若干意见》,2014年市政府颁布《株洲市服饰产业振兴行动计划》;芦淞区也制定了服饰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总之,只要来芦淞,政策就宽松;只要来芦淞,赚钱更轻松。只要来芦淞,肯定会成功。
第七、有行动。规划先行,近两年投入近2000万制定了《芦淞千亿服饰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芦淞服饰城城市发展规划》和《芦淞服饰城投融资规划》;项目带动。新芦淞(白关)国际服饰产业园、芦淞服饰(龙泉)国际博览交易中心、中国(株洲)服饰品牌发布中心、大美新芦淞商贸物流园、株洲服饰电商产业园、新芦淞洗水创意产业园已全面启动建设,芦淞服饰人“二次创业”的激情已熊熊燃烧。
第八、有期待。芦淞服饰人抱着专业、专注的态度,开动脑筋、积极应对,努力建设一座产业链最完善、最科学的服饰新城。广东、湖南两地服饰企业长期以来有着很好的合作情感,在通往千亿服饰产业的道路上,株洲期待服饰界的企业家朋友同行。
李晓彤在讲话中最后表示,芦淞这块创业的热土蕴藏着无限的发展商机,诚邀广州服饰界的朋友来株洲、来芦淞考察芦淞服饰城,考察大会推介的三个重点项目:占地19平方公里的新芦淞(白关)国际服饰产业园(和佛山童装合作)、4.9平方公里的芦淞服饰(龙泉)国际博览交易中心(和东莞添龙合作)、23万平方米的中国(株洲)服饰品牌发布中心(和广州汇美合作)。他同时坚信,芦淞一定会成为广州服饰界事业发展的新空间,投资兴业的新环境,耕耘收获的新天地。
据悉,此次举办的湖南·株洲服饰产业推介会由株洲市政府主办,株洲市发改委、株洲市商务局、芦淞区政府共同承办。湖南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副主任徐庆如、株洲市政府副市长杨玉芳、芦淞区委书记冯建湘,省、市、区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广州服饰界企业代表出席了推介会。借助珠洽会这个舞台举办专场推介会,向广东各界介绍株洲总体概况、服饰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产业重点项目情况,对于增进彼此了解、加深友谊,促进我市与广东地区交流、合作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