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打响“四大攻坚战”,产业振兴是关键。为此,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发布了《产业振兴实施纲要》,并明确振兴五大优势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
为迅速落实、细化《纲要》,市政府广征企业及部门意见,制定9大产业振兴行动计划,从项目建设、园区拓展、企业培育、技术创新等方面部署行动,并配套资金、政策、人才等保障措施,确保计划顺利推进。2014年—2017年,我市涉及产业引导培育的配套资金年均将超过2亿元。
日前,五大优势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率先下发。这五大产业包括轨道交通、航空、汽车、服饰、陶瓷,是全市“五城四基地”工业构架的主心骨,是产业振兴赖以依靠的脊梁。根据计划,到2017年,“五城”规模将达4000亿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本报特作详细解读。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园区及相关企业认真领会,抓住机遇,用足政策,落实计划,早日建好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
B.振翅高飞迎接低空开放
通用航空产业:
发展目标
■ 力争到2017年,实现航空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 预计到2025年,我市航空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振兴路径
2014年至2017年,我市将推进实施29个通用航空产业项目,总投资299.15亿元。
推进中航工业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民用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维修及产业化项目、航空零部件整合项目;
开发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国家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科研及产业化项目;
支持中航工业湖南南方宇航有限公司航空传动设备开发项目;
建设株洲南方燃气轮机成套制造安装有限公司燃气轮机产业化项目。
争取中航工业传动公司和传动研究所项目落户株洲,打造国家航空传动系统研发基地;
深化与加拿大普惠公司、法国赛峰集团等国际知名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的合作,重点引进钻石等国际知名整机制造企业,打造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
●园区拓展
建成面积将达20平方公里
以株洲通用航空城为载体,加快湖南(株洲)航空产业示范园建设,实现全省通用航空产业项目的集中布局,打造湖南航空产业示范园核心园区。
加快申报建设株洲综合保税物流园区,建成株洲通用机场、航空配套企业孵化园等产业配套项目,拉通千亿大道、航空大道、机场大道等园区主干路网,完善水电气、商住等综合配套设施。
到2017年,实现株洲通用航空城开发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新增城市道路10公里,新增企业孵化器面积10万平方米。
●企业培育
全产业链体系扎根株洲
大力支持中航工业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全球领先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企业。
鼓励中航南方宇航整合行业资源,加快并购重组,培育成为军民结合的龙头企业。
培育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罗特威直升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翔为通航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航空企业,建设株洲特色的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及通航运营产业集群,争取包装上市。
支持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中航动力株洲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株洲南方燃气轮机成套制造安装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军民结合示范企业。
●创新驱动
“产学研用”平台助力产业腾飞
以国家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为契机,充分利用全市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的突破;
着力培育以“通用航空发动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主体的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平台,鼓励行业领军企业与知名高校进行战略合作,将相关航空院校的优秀科研成果,集中向株洲航空产业转移;
创建直升机传动系统技术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军民结合“产学研用”平台。
●项目建设打造产业链齐全的通用航空集群
政策保障
落实“园区发展升级”、“‘十百千’工程”和“万名人才计划”等政策;安排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发展;争取省财政支持;将航空城控规范围内涉及株洲县8个行政村(思梅桥、团山岭、蛇头、汤家冲、班竹园、泉塘、石子塘、檀木桥),共计19.38平方公里集中规划,统一布局。
■ 支持新芦淞集团做大做强
支持株洲新芦淞产业发展集团做大做强,通过增信支持公司创新融资模式,做大企业资本规模。按市场运作模式,组建株洲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产业和园区发展。
■ 争取公务商务飞行启动试点
积极争取通用航空空域管理试点,开拓通航市场,组建通航示范运营公司,开辟通航旅游专线,开展公务商务飞行试点。
■ 政策确保资金土地要素资源
【声音】
中国将开放低空管制,允许私人飞机使用1000米以下空域,刚闭幕的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攻坚会确定明年正式开放,意味着到2035年,中国需要培养约50万名民航飞行员,现在中国的民航飞行员仅几千名!《计划》出台及时,对全市航空产业抓住机遇意义重大。我们将以此为依托,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外向度,加快军转民步伐,提高自主研发民用产品的比例,增强市场竞争力,加速株州通用航空城建设。
——株洲新芦淞集团航空事业部副经理莫洪波
《计划》落到实处,当务之急就是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只有机场建起来了,飞机试飞、维修、培训等业务才有场地,才能增强株洲航空产业的集聚能力,进而实现人才、技术的快速汇聚。还应鼓励发展航空运营业务,多样化引进民航企业,尽快将民航业务拓展到警务巡逻、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让老百姓体会到通航发展的便利。
——湖南翔为通航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德清
C.服饰产业 :品牌,二次创业之基
发展目标
■ 2017年,技工贸总产出达到1000亿元,服装生产加工年均增长15%,服装批发销售年均增长10%,完成总投资200亿元。
振兴路径
通过划行规市,档次提升,加快建设“芦淞服饰名品城”。力争2017年专业市场销售额新增50亿元。
力争2016年完成芦淞服饰国际博览交易中心项目一期建设,并启动二期建设,2017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打造少儿创意产业园、女裤产业园、国际服饰产业园、品牌孵化园与洗水工业园集群,推进新芦淞国际服饰产业园建设;新芦淞商贸物流园早日完工,2017年销售额达67.5亿元。
推进株洲服饰电商产业园建设,力争2017年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和智慧芦淞移动电商平台分别实现交易额80亿元和20亿元。
将醴陵船湾职业服饰产业园建设成集职业服装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辅料供应、展示销售等于一体的职业装产业园区。
●园区拓展
4年建设标准厂房110万平方米
开发工业土地、建设标准厂房。截至2017年,市区计划开发服饰工业用地约1500亩,建设标准厂房110万平方米。
建设莲易公路、服饰大道。结合城市规划完成莲易公路(原320国道)改扩建工程建设;服饰大道于2015年6月底建成通车。
完善芦淞服饰国际博览交易中心和新芦淞国际服饰产业园的水、电、气、通信等配套设施。
●品牌塑造
叫响区域和企业品牌
利用中央、省、市级媒体平台,大力推广“芦淞服饰”区域品牌。
鼓励企业推广自有品牌,打造更多全国知名品牌。
●改革创新
管理、设计等四大体系迎来破局
芦淞服饰将在体制、管理、设计、技术进行破局,力度以此为杠杆,撬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潜力。
●平台建设
形成“六中心一平台”
着力于打造中国服饰品牌发布中心、创意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服装出口促进中心、检测检验中心、服装设计研发中心与产业融资平台。
●项目建设市场改造与园区建设齐飞
政策保障
鼓励服饰市场群个体经营户和服装加工户转为企业,各类服饰企业可采用查账征收和定额纳税的方式纳税,申报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商业企业的,优先认定为A类诚信纳税企业,由税务部门按有关规定执行免检扶持措施。
全面落实市“关于促进产业园区发展升级的若干意见”、“工业企业成长‘十百千’工程”和“万名人才计划”等有关政策。
■ “一事一议”对接品牌工程
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落户,鼓励品牌服装生产企业在园区落户,在株洲设立总部。对获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 做强园区公司
重点支持新芦淞集团做大做强,支持其发行企业债券,积极争取省级投融资平台参股新芦淞集团或其相应项目公司,不断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保障芦淞服饰新城内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 “个转企”、“小升规”有支持
【声音】
我非常认可坚持服饰商贸流通与生产加工互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关键是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体。《计划》很好,也很吸引人,希望政府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让更多服饰人愿意来,从内心里向往株洲、芦淞这块土地。”
——结谷门市场董事长孔祥洪
服饰振兴行动计划,与轨道交通、航空、汽车等四大产业并驾齐驱,是对前30年芦淞服饰历程的认同。株洲服饰人,应感到光荣,看到前途。现在,我们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有困难才有意义,战胜困难才能发展。落实《振兴计划》,积极作为,全体服饰人应以实际行动实现二次创业和发展升级。
——芦淞区委常委、新芦淞集团区委政府分管领导李晓彤
(记者 涂志佳 廖明)
——摘自《株洲日报》201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