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强:3年开700个品牌专卖店

    12月11日,株洲本土服饰品牌“魔美名作”的经销商年会异常火爆。会上,该公司给东北总代理送了一台保时捷,奖励其今年区域业绩的暴增。

    2011年4月才创立,短短3年时间,株洲本土服饰品牌“魔美名作”已经在全国攻城略地,品牌专卖店达到700多家,遍布大半个中国,今年销售额接近2亿元。

    这背后,有一个操盘手,该公司的营运总监何春强,这个福建人有丰富的时尚用品运营经验,曾在匡威做过大区域经理。他的梦想是,把“魔美名作”打造成一个全国的知名品牌,他觉得株洲的服饰产业产值远不止千亿。

    2015年达到1000家专卖店

    “我们的业绩每年都是成倍的增长,2012年专卖店是103家,2013年是372家,今年是741家。”何春强说,为了联系专卖店的事情,他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6个小时。

    按照他的说法,相比于此前的批发生意,走专卖路线的“魔美名作”从渠道为王转变为了终端为王,实现终端网络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由此,筹划和维护好终端的专卖店,打造一个优质、高效的渠道,成为公司最为倚重的战略。”何春强说。

    按照布局,2015年将是“魔美名作”元年,专卖店总数将突破1000家,实现中国版图的全覆盖。另外,还要请明星做形象代言人,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我们要创造一个可能就是,株洲的服饰产业是可以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的。”何春强说,在他的家乡,七匹狼、与狼共舞、九牧王等品牌都是一步步做出来的,他对株洲服饰产业的品牌之路非常有信心。

    “魔美名作”如何做到不赊账?

    当前,在株洲服饰批发环节,服饰老板的话语权越来越弱,下游经销商赊账成为行业的惯例。

    “是全部赊账,还想着没卖完就退货。”一位做女裤的杨姓老板抱怨。

    然而,何春强给“魔美名作”定的游戏规则是,先付款,然后再发货,甚至可以要求经销商多预付。

    “关键是让经销商赚钱,你的衣服品质好、卖得好、利润高,他会抢着卖,自然要看你的脸色。”何春强认为,相比于沿海地区,株洲的服饰生产的综合成本要低,而“魔美名作”就会把中间的利润全部投入到提升品质上,大幅度提高服饰的性价比。

    另一方面,销售渠道的选择上,何春强相当用心,“我们对一个地区开设专卖店会进行多方研究,确保专卖店的销售和投资人的利润”。

    这样循环地投入,不注重成本的生产,“魔美名作”的品牌越来越被接受,但是,现在还没实现盈亏平衡,不过在何春强看来,如今的亏损会换来未来成倍的回报。

    “培育一个品牌,你必须要投入,要舍弃赚快钱的观念。”何春强说,相当多的株洲服饰商人还停留在养家糊口的观念上,没有把服饰当做一门事业,缺乏孵化品牌的耐心、勇气和毅力。“只要做出一个品牌了,钱是赚不完的,你看国内哪个名牌销售不是数十亿元的赚?”

    芦淞服饰要吸纳外来人才

    在何春强看来,株洲非常适合服饰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有产业基础,有市场渠道。另一方面是,株洲是座移民城市,包容性很强,“这对吸纳服饰专业人才非常有利”。

    为此,他建议,政府要注重吸引服饰方面的人才,每年可以评选一批优秀的服饰人才,给予适当奖励,用荣誉去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

    服饰行业变化很快,无论是款式或者是营销模式都日新月异,何春强认为,要加强株洲服饰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大家要抱团发展,分享好的经验。

    他说,如果有一批人去赚快钱了,服饰行业也会越来越多的人去赚快钱。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优秀企业,都要给这个行业一个引导,把整个精力放在打造服饰产业,培育百年品牌上来。

   “只有一个区域形成了数个知名品牌,这个区域才会拥有培育品牌的生态环境。”何春强表示,他想把“魔美名作”做成功,把企业做大做强,表明株洲能够出一个全国知名品牌,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回归到服饰的长远发展上来。(记者 张玉成 黄亚陵)

    ——摘自《株洲日报》2014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