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服饰产业新城崛起在望——芦淞服饰产业集聚系列报道(下)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记者 涂志佳      芦淞市场群东面10余公里,一座全新的服饰产业园区已然发出初啼。这里,被众多的业内人士认为,它将担负起株洲服饰加工产业崛起的重担。       

    一个产业园区的崛起,都有一定的必然性,或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或顺应区域产业的集聚要求。

    如果只是坐而论道,这座新芦淞服饰产业园,是众多“三合一”企业的理想入驻地。可在现实中,究竟搬与不搬,对业主而言是个问题。

    万事开头难,好在已经有了先行者。让我们聚焦这些先行者,难道,他们只是旁人眼里的“勇气可嘉”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须用目光打量新园区的现状,更好从万千“三合一”业主们的切身关切出发,来思考问题。

 

     【业主】“新园区厂房免租,为什么不搬?”

 

    3月中旬的株洲,天气乍暖还寒。

    中午午餐时间,位于白关镇的新芦淞服饰产业园食堂里,株洲日报记者惊讶地看到,已经有不少一线工人在宽敞的空间里,一边吃着工作餐,一边大声谈笑。

    这不是一座寂静的产业园!

    “起初不愿意搬,现在不愿意走。这里的条件,比‘三合一’强多了。”一线技术工人小王告诉记者,比起原来在合泰大街狭窄的原场地里,这里的生产、住宿以及生活条件,有着天壤之别。

    小王来自华鑫包装有限公司。今年1月,这家主营服饰辅料的企业搬入新芦淞服饰产业园,成为首家入园生产企业。  

    之前,“华鑫包装”的众多客户有些不理解,这家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入驻一个全新的园区?

    “我们缜密研判了市场,做出了入园的抉择。”

    在温州老板王教很看来,新园区的优势显而易见,独特的区位和全新的生产生活条件,是其他“三合一”场所不具备的。此外,入园企业若干年内房租全免的政策,也给了他搏一搏的信心。

    “两年免租,以现在1000平方米的工厂计算,再对比合泰、龙泉地区一平方米11元左右的月租,我一年可以省20多万元。”王教很说,搬入新园区,人工确实要涨,还要付出等待园区成长的时间成本,但两相比较,他觉得不亏。

    “产业要集聚才有规模效应,既然早变晚变都要变,为什么不提前布局?”王教很说,他给园区的成长估计了一个时间:最多两年。

 

    【进展】年内,30多家企业有望入园

 

    女裤老板彭仲西也计划在今年搬入新园区。

    去年,彭仲西的女裤销量不过十万余条,对比往年不增不降。他琢磨着,要搬进新园区,有计划地实行扩产。

    再次创业,离不开人。彭仲西专门在员工中进行了意向性摸底,到底有多少员工愿意随企业一道搬迁。

    结果令人意外,在这次初略的摸底中,有80%的员工愿意搬迁。

    “大多数员工,都不愿意老蜗居在‘三合一’之下生活、生产,谁不希望自己周遭的条件好一些?”彭仲西说。

    要扩产,招工难被很多老板视为第一大难。但彭仲西却认为,新常态之下,招工形势已经发生逆转,不再是员工挑企业,而是企业占主导。

    “只要老板有信心,还怕员工不跟着企业走?”彭仲西说,他目前的工人多来自醴陵市、株洲县等地,如果搬迁,这些一线工人离家反而更近。此外,白关镇当地已有专门培育产业工人的计划,这又给了他额外的动力。

    “问题都是想出来的,我不认同搬迁就会让企业陷入困境,这是思维的差别。”彭仲西说。

    持彭仲西一样想法的老板,不在少数。

    新芦淞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今年初的招商统计中,新园区已经有30多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年内笃定入驻园区。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在新园区进行厂房装修。

    一个消息引起记者关注。日前,“湖南鸿运物流”已和园区确定合作意向,并有望于今年上半年进驻园区。到时,入园企业将享受到与市场群同比更专业的物流服务。

    “对方看重新园区,并不是简单的合作,之前我们为此已经深入沟通了几个月。”该负责人说。  

    这对于期盼物流早日入园的企业而言,不啻于一个福音。

 

    【帮扶】一揽子政策“干货”,提升企业入园信心

 

    事实上,为了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市区两级一直在努力。

    “今年,芦淞区‘两城’路网将全面拉通。届时,从园区到市场群,时间将控制在15分钟以内。”芦淞区委常委、副区长喻华军介绍,以服饰大道、果园路为主的主干路网一旦拉通,整个服饰园区的承载能力将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此外,喻华军还针对提升入园企业信心,给出了三个层面的解决思路:

    首先要拿出系列政策“干货”,惠及入园企业。

    入园企业可享受13年不等的租费全免,“让企业愉快地入园,从而带动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喻华军说。

    此外,纵观芦淞服饰加工的老板们,这些年的发展一直处于自发成长状态,想扩产?想做品牌?没钱!

    为此,园区将以大平台为载体,有计划地挑选实力企业,通过股权投资、融资担保以及设立企业家互助基金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成长“打足底气”。

    在招工方面,喻华军介绍,今年园区除积极开拓常规产业工人招聘渠道外,还将协助企业积极引进电商、设计、运营等中高级人才,多管齐下为企业化解用工之忧。

    今年初,在芦淞区向市委、市政府提请的一份报告中,建议市级层面为企业给予搬迁奖励、安置补贴、设备购置补贴、试行“无费区”管理等惠企政策。这些,都戳准了当前还在搬与不搬之间徘徊的企业的痛点。

    白关镇也有所行动。

    记者从白关镇了解到,在该镇2016年至2017年的建制镇示范建设中,镇政府不仅将直接参与园区建设,还将参股成长性企业,并通过发行创新创业券惠及入园企业。而在之前,白关镇已配合园区做好水电气、医疗教育等配套工作。去年,该镇的镇街提质工程也已初见成效。

    多方合力之下,一座服饰产业新城崛起在望!

    “你的信心,我们来提升。我们相信时间的力量,正如千万个“三合一”托起了株洲服饰的昨天,未来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入园以后,芦淞服饰加工产业的明天值得期待。”喻华军说。

   

 

    【记者手记】

    携手同行,明天会更好

 

    涂志佳

    早在数年前,一些关心芦淞服饰产业发展的人,总会说,如果株洲服饰产业想要重塑辉煌,必须腾笼换鸟。

    这里所说的“笼”,就是众多服饰加工企业的“三合一”状况。

    不可否认,“三合一”为芦淞服饰产业的昨天、今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无法回避,这种简陋的生产场所,对于株洲服饰产业走向集聚式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

    不是不想改变,但恐怕力有不足。采访中,许多“三合一”老板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苦水,这些都在文章中一一体现。

    但一个问题必须回答,长此以往,株洲的服饰加工企业难道就甘愿沉沦,甘愿落后?

    新芦淞服饰产业园的崛起,是政府在深刻剖析芦淞服饰加工产业困局之后提出的全新解决思路。更何况,企业入园是大势所趋,晋江、郑州、武汉等服饰产业重镇都是如此,株洲也不能例外。

    要改变,需要尊重市场规则,更需要细致的耐心,为此,地方政府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也获得了部分企业响应。这让人欣慰,也为产业的未来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衷心希望,在市场和时间的检验下,这些勇敢的先行者能茁壮成长,他们的成功,必将引领更多“三合一”企业步入一片新天地。

携手同行,明天更好。

 

——摘自《株洲日报》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