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产业的春天来了吗?
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黄兴的回答是,虽然乍暖还寒,可,毕竟快要来了。
“山河科技”2012年在株建厂,一直主打国内轻型飞机,可由于低空领域迟迟没有放开,年飞机销量虽然每年有20%至30%的递增,但还是没有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直到2016年,“山河科技”公司终于开始实现销售新突破。
肖黄兴介绍,公司主动呼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决策,是转折。
“雷霆”无人机,“闯”入军品领域
“山河科技”进入军品领域的敲门砖,不是有人机。
去年底,湖南省相关军事、公安单位面向全国,公开采购针对军用、警用需求的无人飞行器整体解决方案,“山河科技”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UM60“雷霆”军用无人机与全国同行一较高下。
今年4月,大考来临。包括“山河科技”在内,全国8家企业携自己的产品来“见公婆”。
“续航能力大于45分钟,航程3公里,图传距离3公里。”肖黄兴介绍,这款配备了20倍变焦高清摄像系统的山河“雷霆”无人机,能在空中喊话、投放传单,还能精确捕捉地面车牌、人员面部特征,“全国8款产品,实飞14个科目,只有我们的山河‘雷霆’全部飞了下来。”
军品领域的突破,就这样不期而至。今年8月,“山河科技”已完成第一批次山河“雷霆”无人机的交付。
5月、8月,山河“雷霆”无人机先后参与湖南国际矿物博览会保安、鄱阳湖救灾航测,好评如潮。
研发十几款机型,多款为军用机
在“山河科技”航空产业基地通航运营大楼上,“军民融合、航空报国”的大幅标语,是今年挂上去的。
但山河科技“参军”,不是一时兴起——其母公司“山河智能”,早在2013年就获得了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其产品高原挖掘机、多功能装甲车等,早已成建制装备部队。
但航空领域的突破,格外让作为民企的“山河系”欣喜,“要知道,以前的航空军品采购,基本被‘中航系’企业垄断了。”肖黄兴介绍。
无人机领域突破了,那么,有人机呢?
今年7月,吉林,空军航空大学开放日活动,“山河科技”携SA60L机型参展,“部队飞行员有一个遴选的过程。遴选,可以用轻型飞机实现,相比部队之前用的初教六飞机更加经济。”“山河科技”希望,旗下两座机SA60L能够成为军机飞行员的遴选机型。
今年10月,北京,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科技成果展。“山河智能”携“山河科技”研发的全球首款驱鸟机参展。
“机场驱鸟,是全球性难题。传统的驱鸟手段,如放鸟枪、做假人,设置拦鸟网等,都在地面上进行。我们通过创新,让驱鸟机搭载上激光、爆闪灯、空中投放系统、鸟类天敌鸣叫声等组成的驱鸟系统,能在10-20分钟内,把机场方圆40公里内的鸟群驱散。”
肖黄兴的憧憬是,全国数百个军用机场,都配备上“山河科技”的驱鸟机……
目前,“山河科技”研发的十几种机型,有多款为军用机型。“我们希望,明后两年,在民用机稳步打开市场的同时,力争在军机领域找到爆发点。而军机领域的爆发,最终将反哺民用机领域,毕竟,最先进的航空科技,首先是运用于军机领域的。”肖黄兴介绍。
两机重大专项,应做成军民融合范例
尝到了军民融合发展的甜头,山河系对即将落户株洲的200亿两机重大专项,也有了想法,“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公司,山河三角鹰航空发动机,正在美国进行适航取证!”
“航空产业作为一个大的体系,国企、民企应都能享受两机重大专项的政策红利。”肖黄兴认为,专项应扶持真正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选择支持超前项目的预研工作,同时助力已开发先进产品的成果转化。
很显然,在肖黄兴看来,他所在的“山河科技”,就是这样的企业,也应该参与到这样的国之担当中来。
【记者手记】
“军民融合”是现实路径,更是理想依归
从某种意义上说,军民融合,是株洲通航产业的一条现实路径。毕竟,在民用机市场井喷还有待时日的当下,在军机市场的突破就显得弥足珍贵。这条路径,据记者了解,除了“山河科技”,还有“湖南格斯特”、“翔为通航”等株洲通航优质企业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