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入沪、出海、夺金,看白关丝瓜如何加速“出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株洲,芦淞区白关镇的白关丝瓜优势明显,率先成为摘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双认证”的蔬菜类农产品,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成为株洲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农产品之一。
立足前期规划与发展基础,2023年芦淞区加快农业强区建设,聚焦白关丝瓜产业优化升级,打出三产融合“组合拳”,助推产业迈上新台阶:
——“进京”“入沪”“上天出海”,发展半径极大拓宽;
——引进省级龙头企业阳雀湖,招商引资迎来突破;
——5条装白关丝瓜礼盒168元,“身价”日益高涨;
——斩获“中部农博会金奖”,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势头锐不可当,前景引人遐想。用一个网络词汇来说,2023年的白关丝瓜产业,迎来了“出圈元年”。

深耕多年

夯实了白关丝瓜产业家底

对一方水土来说,“土特产”是“老天爷赏饭吃”的明证,也是产业振兴的家底。在芦淞区白关镇,白关丝瓜产业的家底便得天独厚。

白关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8℃、降水多且无霜期长,利于丝瓜生长与蓄积营养。这里土壤肥沃,以红黄砂泥为主,官庄水库和大京水库又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清洁水源,让丝瓜种植具备“天时地利”。

图片

相关文献记载,白关镇有400年种植丝瓜的历史。相比普通丝瓜,白关丝瓜粗纤维少50%,维生素C达2.3倍。烹饪后,嫩白如玉,汤汁清鲜,口感嫩、滑、爽、香、甜。

白关丝瓜既“土”又“特”,芦淞区抓白关丝瓜产业则既“准”又“狠”。近年来,持续建设白关丝瓜优势特色产业,绘版图、引人才、谋新局,激扬产业振兴“一池春水”。
绘版图。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领衔的芦淞区白关丝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芦淞区白关丝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1126”“一带一环”等产业规划布局。
引人才。芦淞区积极落实株洲“人才新政30条”,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能人、企业家等人才返乡创业。白关镇龙凤庵村“党总支书记”张川、东山村东方四季负责人梁艳、宋家湾村翊彬生态负责人袁鹏、玉泉村映日红负责人袁亚林等是其中代表。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引进阳雀湖落户白关镇卦石村。
谋新局。加强引导与扶持,打造东方四季和华亿庄园两大标准种植示范基地,成立白关丝瓜协会。截至2022年底,在芦淞区全域白关丝瓜播种面积近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约5.2亿元,白关镇丝瓜种植大户约1500余户,大型丝瓜种植企业、合作社10家,村级集体经济21家。
近年来,芦淞区携手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持续对白关丝瓜地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今年开始试种第六代;以做好一产为前提,鼓励企业发力二产推出丝瓜月饼、丝瓜气泡水、丝瓜面膜等加工产品,打造“白关丝瓜节”等文旅品牌,助力三产融合。
深耕白关丝瓜产业多年,芦淞区夯实了产业家底,只等一个厚积薄发的机会。

“上天跨海”

“狂飙”之旅无远弗届  

白关丝瓜的全新发展势头,随着2023年的到来而“坐上了火箭”。

人勤春来早。2023年初,芦淞区迅速明确今年白关丝瓜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稳面积、强基础、提质量、促融合,并稳扎稳打地推进。

稳面积:将白关丝瓜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

强基础:完善白关丝瓜产业带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区财政专门安排200万元用于新建(修复)20处山塘沟渠等农田水利设施。发挥“河长制+产业”协同发展作用,投入230余万元,推进大京水库治理,为蚕梅村白关丝瓜产业基地提供了有利的水源保障,助推基地做大做强。同时,建设3930立方米田头冷库完善冷链物流,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

提质量:加强与湖南省农科院的深度合作,持续推进产业“芯片”白关丝瓜种子研发;加强标准化种植示范带动,引入阳雀湖、映日红等公司;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行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建立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加强产品与包装标识管理,针对白关丝瓜产品特性统一产品内外包装设计。

促融合:举办第三届白关丝瓜节,参加第24届中部农博会;支持主体建设丝瓜深加工生产线,鼓励丝瓜文创产品研发;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白关丝瓜产品展示中心等。

产业发展思路清晰,行动也是雷厉风行。2023年,芦淞区白关镇的白关丝瓜产业“大动作”不断、相关动态频频刷屏。

3月初,2023年株洲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曹慧泉数次提到白关丝瓜,肯定了白关丝瓜的品质和产业发展前景。

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地球,由芦淞区白关镇选送的1000粒白关丝瓜种子,也结束了为期半年的太空漫游,成功返航。这次太空之旅,实现了株洲蔬菜航天育种“零的突破”。

7月,通过白关丝瓜北京餐叙会、白关丝瓜品牌上海推介会等活动,白关丝瓜稳步进入北京、上海等地高端渠道。今年以来,白关丝瓜产品成功打入上海国金中心citysuper超市、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平台。
图片

4月9日,白关镇姚家坝村与英国湖南商贸总会签订白关丝瓜出口协议,迈出白关丝瓜“漂洋过海”第一步。7月25日,首批1000斤白关丝瓜从姚家坝村装车发货,发往英国。11月2日,姚家坝村又与德国湖南商会签订协议,白关丝瓜明年也将出口德国。

图片

目前,俄罗斯、加拿大、阿联酋、日本等国的湖南商会,也在接洽白关丝瓜出口事宜。可以预见,白关丝瓜的海外“朋友圈”将继续扩大。

种子赴太空“遨游”,丝瓜卖到了海外。这是2023年以来,白关丝瓜的最新旅程,也是目前开拓得最远的市场。

2023年,白关丝瓜种植面积近万亩,产量5.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约6.2亿。


全链发力

三产融合展现新气象  

2023年,芦淞区聚焦白关丝瓜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全产业链发力,助推白关丝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一产稳、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成功引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阳雀湖公司,是完善白关丝瓜产业链的重要一笔。
若将阳雀湖在樟树港辣椒赛道的经验平移到白关丝瓜的品牌营销与推广,白关丝瓜“出圈”有望,目前也正在积极探索精选品种、保证品质、打造品牌的“出圈”新路径。
今年以来,阳雀湖白关基地推出5条装的特级白关丝瓜礼盒,售价168元。这是白关丝瓜刷新的最高“身价”。礼盒包装也是文创产品,经过精心设计、外观素雅大气的丝瓜礼盒亮相2023年第二十四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时,获得省、市农业农村系统主要领导现场“点赞”,迅速抓住了观展者的眼球,纷纷感叹“简直是艺术品”。阳雀湖选送的白关丝瓜,也一举夺得本届“中部农博会金奖”。
图片
芦淞区与阳雀湖协议合作,拟通过3年(2023年—2025年),在白关镇卦石村建成以白关丝瓜产业为主,集生产、采摘、观光、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一子落,满盘活。
引进阳雀湖后,白关镇的丝瓜产业亮点纷呈,不仅与阳雀湖白关基地形成互补,也在加快重塑产业版图:在东山村,一个集育种栽培、技能培训与研学观光于一体的基地落成,并成功举办了芦淞区首届白关丝瓜产业工人技能竞赛;在卦石村,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亿庄园正在建设白关丝瓜精深加工车间;在姚家坝村,全新的冷链仓库已建成,村里流转了近400亩土地,准备全部种植白关丝瓜,计划明年大干一场。
同时,第三届白关丝瓜节成功举办,邀请了全国各地商超、餐饮、线上平台共51家公司来考察。启动式上,推出了白关丝瓜产业链品牌矩阵,为10家核心生产企业授标,规范了地标推广与使用。
图片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以《炒不黑的白关丝瓜》为题,专题报道白关丝瓜;推出原创歌曲《白关丝瓜甜万家》;“白关十里铺,丝瓜万家甜”等品牌标识逐渐深入人心。明星推介视频、“白瓜瓜”系列文创产品、微信表情包等创意宣传引爆线上线下,得到主流媒体密集报道。

全链发力,三产融合,乘势而上的“白瓜瓜”正持续“走红”,加速“出圈”。

锻长补短

打造产业振兴“芦淞样本”

“小丝瓜”呼唤“大作为”。白关丝瓜产业的发展饱含着各级领导的牵挂。
2023年4月27日,省委书记沈晓明来到“白关丝瓜”龙凤庵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实地察看丝瓜苗长势,勉励“把白关丝瓜做强品牌、做大规模,更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跳出株洲甚至湖南范围来看,目前,白关丝瓜产业还面临一些瓶颈:比如总体种植规模偏小、产业龙头带动作用不足、丝瓜产业链建设不均衡等。
展望未来,芦淞区将坚持“协会主导、规划引领、科技赋能、品牌打造、三产融合”五大战略,“强基、提质、赋能、延链”八字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白关丝瓜产业,带动强村富民。
通堵点、除痛点、破难点。
芦淞区将以工业化思维整合全域农业资源禀赋,引领白关丝瓜产业规划,锻长板、补短板,进一步细化白关丝瓜加工业发展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优化产业规划布局。芦淞区拟不断完善冷链物流建设,在全域错位发展种植基地、加工园区、销售物流、新型业态等,全方位推进结构优化、产业集聚、业态融合和转型升级。
比如,强化阳雀湖的龙头带动效应,与阳雀湖白关基地开展三年合作建设,从今年到2025年新建白关丝瓜等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50公顷,带动从事蔬菜行业的农户1000余户,解决1500余个就业岗位,丝瓜产品年交易量超1500万公斤,年成交额1.5亿元以上。
持续打造区域品牌。芦淞区计划充分应用“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商超渠道”的运营模式,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信息库,架起农户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实现信息共享、风险规避、利益共享。同时在白关丝瓜的带动下,将长青冬瓜、香玉甜瓜等众多特色农产品纳入,以多元化发展形成区域品牌矩阵。
探索产业振兴路径。以白关丝瓜产业为支点,统筹城乡资源要素,“接二连三”促进三产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将卖产品向卖体验、卖风景转变,带动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康养等产业大踏步发展,翻开三产融合发展新篇章,打造产业振兴的“芦淞样本”。

图片


来源:芦淞发布